光滑的石板路、斑驳的墙面、数百年如一日的古井、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老人…这里,总能看见时光刻下的印记,也最能感受岁月静好的温柔。
与其他知名的古镇相比,黄姚没有乌镇的精致,也不似凤凰有文学底蕴,她仿若是养在深闺的小镇姑娘,质朴中透露着天然去雕饰的美丽和秀气。
未经过分修饰的黄姚,还保留着当地人的生活。
只属于村民的晨夕
在古镇,最精华的时间莫过于清晨和夕阳时分,尤其是清晨,鲜有游客,更能感受它原本的模样。
七点出门,清晨的古镇还有一丝凉意,街道仍透着微光,商铺还没有开门,几乎不见游人,此时此刻,遇见了一个最安静的黄姚。
古镇的清晨,更多的属于当地人,晨起上学的孩子,桥边闲坐的老人。原有的生活还在继续,没有被商业化过多地侵蚀,让人心存感激。
黄姚古镇溯源
黄姚古镇方圆3.6公里,属喀斯特地貌。发祥于宋朝年间,有着近1000年历史。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;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,亭台楼阁10多处,多为明清建筑。
古镇由龙畔街、中兴街、商业街区三块自成防御体系的建筑群组成。这三处建筑群又通过桥梁、寨墙、门楼巧妙地连接在一起,形成一个整体。
黄姚古镇周围酒壶、真武、鸡公、叠螺、隔江、天马、天堂、牛岩、关刀等九座山脉,从四周聚向古镇。三条小河姚江、小珠江、兴宁河交汇于古镇。
群山环绕,江河萦绕,无论是风景,还是风水,都是绝佳。
带龙桥
古镇里小河环绕,古桥也非常多。
年代最久远的,是位于中兴街的带龙桥,是连接东西两岸居民的重要枢纽,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,依然坚固如初。
古镇里,有河必有桥,有桥必有亭,有亭必有联,有联必有匾。
龙爪榕
在桥的旁边,还有数百年的老榕树,其中,佐龙桥岸边的龙爪榕最有特色。
龙爪榕,因其枝干倒垂下来形似龙爪而得名,至今已有850多年的树龄,是古镇最古老的一颗榕树。
古树上形似龙爪的枝干,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枯萎,被许多寄生藤以及气根紧紧缠绕包裹着倒立下来,化身为遒劲的龙爪。
古镇除了多亭、多桥、多树之外,城门也非常多。
古代的黄姚是非常繁华的商业中心,历史上方圆三十公里都是乡村,反倒让它成为了附近乡村的集市,连不少广东人也移居此地经商。
正因为经商的富余人家颇多,所以古镇防盗防御的设计非常精密。而门楼、寨墙、河流就是古镇的第一道防御系统。
守望楼
守望楼是黄姚古镇东南方向的门楼,设有瞭望孔和枪眼。守望楼一边是高石墙,另一边临水,易守难攻。
民国以前镇上还有专人在此城楼打更、守关,以保古镇的平安,是防御外敌的重要建筑物。
司马第
古镇里有三户较为著名的民居:司马第、郎官第和郭家大院。
司马第为清代建筑,位于龙畔街,司马为古时的一种官职,故该居所名为“司马第”。门外石阶寓意步步高升,台上的石鼓历经岁月仍保持着难得的完整。
房子通透,面阔3间,进深3间。前座中为门厅,中座正中为天井,通透采光。两旁的厢房一般作为客房和厨房,后座为正房、主房。
正厅有案台和镂空花雕饰的隔扇,用来开阔视野,古朴而又典雅。门前还有两块石柱,实为旗栓,象征权力地位。
郎官第
古镇的另一个大姓是梁氏,郎官第就是梁氏的住宅。
郎官第之所以有名,主要是因为光绪皇帝的一块赐匾:光绪年间梁氏祖先任广西迁江训导时,政绩突出,光绪皇帝表彰梁都的父母教育有方。
现在已经改为精品客栈,更名为圣旨府。
郭家大院
郭家大院是黄姚古镇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,占地面积约20多亩,有接龙门、太平门等四处门楼,门前有池塘和花园,四周有高高的石砌围墙,屋舍近百间。
宅第设计巧妙、严谨,所用的砖,每一层都是用一大一小两块砖砌成,层层码靠,每一块砖都会经过人工打磨。
古戏台
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,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,是黄姚著名景点之一。至今仍在使用,逢年过节,戏台前观众如云,热闹非凡。
特别的是,台柱四脚下埋有四个大水缸,是制造声效的秘密武器。如此台上唱戏,台下即回声共鸣。
仙人古井
古井的泉水常年翻腾而涌,无论多旱多涝,始终保持不变。方池的功能性非常强,分为饮用池、洗菜池和洗衣池。
从泉眼流出的水先供饮用,然后再依次进入洗菜池、洗衣池,最后汇入河中。百年来,镇上的人都自觉遵守规矩,沿袭至今。
灯光下的古镇夜色
晚上九点左右,店铺已经陆续打烊,只剩下零星的路人,和一直亮到天明的灯光。
店门口大都摆放着木箱,是统一配备给村民摆卖商品的,从外观上和古镇更为和谐。